提摩太.凱勒 基督徒的憤怒觀(翻譯文章)

「憤怒是對邪惡行動的一種驅動力。這是神放在我們裡面的,是祂形象的一部分。」


在人類的情緒光譜中,憤怒是一種既強烈又具有毀滅性的情感。它可以驅使人們為正義奮鬥,也可以摧毀人際關係、破壞社會和諧。


對於基督徒而言,憤怒應該如何被理解和應用?它是否完全是罪?或者,在某些情況下,憤怒是否是一種必要的情感反應?


以弗所書 4:26 告訴我們:「生氣卻不要犯罪。」這句話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——憤怒本身並不是罪,但如果處理不當,它極易導致罪惡。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探討憤怒的本質、聖經如何看待憤怒,以及基督徒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智慧地管理憤怒。


1. 憤怒的兩難:該回應還是該忍耐?

在聖經中,「愚昧人」的概念與憤怒的管理有很大的關聯。箴言 26:4-5 中的兩節經文看似矛盾,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:

第4節:「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,恐怕你與他一樣。」

第5節:「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,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。」

這兩節經文的對比,反映出對待「不講理」或「心存惡意」的人時,我們有時候應該回答他們,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愚昧;但有時候,我們應該選擇沉默,以免陷入無謂的爭論,甚至讓自己變得與他們一樣剛硬與偏執。這不只是關於言語上的應對,也是關於我們內心對憤怒的管理。

這與我們的日常經歷非常相似。有時,我們會遇到那些挑釁我們的人——他們可能是社交媒體上的酸民,可能是職場上刁難我們的同事,甚至可能是家庭成員。在這種情境下,我們應該選擇發怒還是克制?聖經的答案是:「這需要智慧的判斷。」有時候,我們需要回應,以維護公義;但有時候,最好的選擇是讓憤怒止息,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論。


2. 基督教的憤怒觀 vs. 古希臘哲學的憤怒觀

在保羅的時代,當時的主流哲學——斯多葛主義(Stoicism) 和 伊比鳩魯主義(Epicureanism)——對憤怒有不同的態度:

斯多葛派 認為憤怒是有害的,應該被完全壓抑。他們提倡「堅忍不動如山」,認為真正的智慧人不應該受情緒影響。

伊比鳩魯派 則強調享樂主義,他們不願讓任何負面情緒影響自己的快樂,因此建議遠離讓自己憤怒的人事物,避免任何衝突。

然而,基督教的立場與這兩者不同。保羅在以弗所書 4:26 明確地說:「生氣,但不要犯罪。」這代表憤怒本身不是罪,它是一種合乎人性的情感,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是正當的。這與斯多葛派的完全壓抑不同,也與伊比鳩魯派的逃避態度不同。聖經的立場是:憤怒需要被正確地管理與引導,而不是單純地壓抑或逃避。


3. 神與基督的憤怒:聖潔的憤怒

如果憤怒本身是罪,那麼神就不可能憤怒。然而,聖經清楚地記載,神的憤怒是真實且持續的:

詩篇 7:11:「神是公義的審判者,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神。」

羅馬書 1:18:「原來,神的憤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。」

這些經文表明,神的憤怒是對罪與不義的公義反應,它不是出於自私或個人情緒,而是因為罪的存在對世界、對人類造成的破壞。因此,當我們談論「聖潔的憤怒」時,指的就是這種對罪惡的公義反應,而不是出於個人利害關係的怒氣。

耶穌在地上的時候,也曾顯示出憤怒:

馬可福音 3:5 記載,當法利賽人以律法為藉口,不願意在安息日治病時,耶穌「怒目看他們,憂愁他們的心剛硬。」這是一種對錯誤宗教態度的義憤。

馬太福音 21:12-13 記載,耶穌進入聖殿,看見人們在聖殿內做買賣,就「推翻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,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」,並責備他們:「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,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!」

這些例子表明,憤怒若是針對罪惡與不義,就可以是正當的。基督徒不應該壓抑所有憤怒,而應該檢視自己的憤怒是否出於正義的動機,是否與神的心意一致。


4. 憤怒的危險:失控的破壞力

雖然聖經肯定正當的憤怒,但保羅仍然警告:「生氣,卻不要犯罪。」為什麼?因為憤怒是一種極容易失控的情緒,如果沒有正確的管理,它會帶來極大的破壞力。

我們可以將憤怒比喻為「核能」:

如果控制得宜,核能可以為人類提供強大的能源,帶來祝福。

但如果管理不當,核能會導致核爆炸,造成毀滅性的後果。

現實生活中,許多衝突、戰爭、家暴,甚至兇殺案,往往都源自未被正確引導的憤怒。例如,一個人因為工作壓力或家庭問題積壓了憤怒,最終可能會在一個小事件中爆發,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
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警告我們,不要讓憤怒成為魔鬼的破口:「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。」(以弗所書 4:27)當我們讓憤怒駐留在心裡太久,它可能會轉變成苦毒、仇恨,甚至最終導致犯罪。


5. 結語:基督徒如何平衡憤怒?

從聖經的角度來看,憤怒本身不是罪,但我們需要智慧地管理它:

檢視憤怒的動機:我們的憤怒是因為個人利益受損,還是因為看見不義的事?我們是為了捍衛神的真理,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?

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:有時候我們需要表達憤怒,以維護公義;但有時候,我們應該選擇沉默或忍耐,以免陷入無謂的衝突。

不要讓憤怒長久駐留:保羅提醒我們:「不可含怒到日落。」這意味著,我們應該及時處理怒氣,不要讓它轉變成苦毒。

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憤怒時,應當效法基督,讓我們的憤怒指向罪惡,而不是傷害人。同時,我們要學習如何釋放憤怒,使之成為建造而非毀滅的力量。如此,我們才能真正實踐「生氣卻不要犯罪」的教導。

(翻譯文章:Timothy Keller | Be Angry, Sin Not.)

#TimothyKellerbeangrysinnot

Previous
Previous

提摩太.凱勒 如何處理憤怒(翻譯文章)

Next
Next

提摩太.凱勒 誠實與說真話的智慧(翻譯文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