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基督教牧師最大的12個問題」第一篇
「#基督教牧師最大的12個問題」第一篇
(影片轉文字)
根據一個統計調查發現,臺灣在2017年到2022年的五年時間裡,基督徒人數從一百五十幾萬,下降到只剩下七十九萬。無論這個數據的精準度如何,我們都必須承認一件事情:臺灣的教會狀況,真的相當慘。這五年來,難道沒有任何人信主受洗嗎?為什麼過了五年的時間,不增反減呢?又為什麼年輕人流失的比例特別高?
接下來這個系列,我就要把矛頭指向教會的領袖們。我是一名全職傳道人,也算是教會裡的領袖。所以呢,大家儘管放心,在這個系列當中,我自己也會「中槍」。為了保護個人隱私,我裡頭舉的例子都不會以我自己的教會為範本。我從大學畢業到現在,已經有十年左右的時間,都參與在教會的服事當中。在這個過程裡面,我常有機會和各種基督教牧者與領袖,一起參加特會和各式各樣的服事。因此,以下我要提出牧師們「12大問題」中的前三個,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看法,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。如果你覺得你家牧師被我講中了,歡迎留言告訴我,但別指名道姓,也不要說出你是哪一間教會,這樣就不好了。
問題1. 我比較屬靈
大部分的牧師們,從剛信耶穌、還沒有真正成為牧師之前,就已經算是比較「屬靈」的人。在教會裡面,只要你懂很多聖經知識,禱告的時候又大聲又長,並且積極參與教會各種服事與活動,出席率高達100%,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屬靈。除此之外,如果當你還是基督徒時,就能得到牧師的掌聲和信賴,也會被人認定你是個「很屬靈」的人。換句話說,你想成為別人眼中「屬靈」的人,有一個非常有效率的方式,就是仿效聖經中的法利賽人。保證用不了一年,你就會吸引一堆弟兄姊妹跑來跟你說:「哇,你好屬靈喔!要不要考慮全職啊?要不要當牧師啊?」但問題也跟著來。就像聖經裡的法利賽人那樣,牧師們很容易因此而開始驕傲,覺得靠著這些表面的行為,就證明自己很了不起,自以為義,進而覺得自己「比較屬靈」。如果一位牧者真的出現「我比較屬靈」的驕傲感,就非常容易開始覺得:「因為我比較屬靈,所以我說的就是對的。」再嚴重一點,可能就變成「因為我比較屬靈,所以我說的等同上帝說的」。雖然我認為應該不至於誇張到那種地步,但通常這種情況下,那位牧師就會變成完全無法溝通的對象。
當然,也不是每個牧師從小就被貼上「很屬靈」的標籤。有些人可能跟我一樣,反而從小在教會就被貼上「很不屬靈」的標籤。我自己從12歲到22歲,是非常不愛讀聖經、不愛去教會的。雖然私底下我會認真思考一些信仰問題,也會在學校跟同學分享耶穌,但那種外表上、大家看得到的「教會活動熱心份子」的行為,我幾乎從未做過。所以,在我全職之前,從來沒有人覺得我「很屬靈」。但是,我全職之後,發現越來越常跟那些「公認很屬靈」的人相處,所謂的「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」。
問題2. 屬靈同溫層
當你從一位普通的基督徒變成牧師時,就極有可能進入一種情況:平日你有大量時間都跟其他牧師或教會領袖混在一起,跟一般信徒相處時間反而相對少。理論上,牧師從上班族的身份轉職,應該能跟更多信徒相處才對,但現實中,因為弟兄姊妹週一到週五都要上班,所以牧師平時在教會,大部分時間就跟其他全職同工、牧師們混在一塊,週六週日也往往如此。長時間待在「屬靈同溫層」裡,思維就越來越容易跟其他牧師同化,久而久之,難免可能就會浮現「我比較屬靈」的想法。這不只影響到第一個問題,其實之後系列中的其他11個問題,也常常透過這種「屬靈同溫層」在牧師之間互相傳染。譬如說,有個牧師開口就說:「我們教會的會友,自從有了線上聚會直播,就偷懶不來實體了」,其他牧師可能就會回應:「對呀,我們也是,都是疫情害的!」然後大家開始互相討拍,把責任都推給疫情,卻沒人願意檢討自己有沒有該改進的地方。要強調一下,這件事本身並非絕對不好,但問題在於,如果一直待在這個同溫層裡,思考方向就會跟所有牧師越來越像,很難聽到其他普通基督徒的聲音。久了之後,牧師就容易出現「我比較屬靈」那種心態,或者面臨其他更多問題。這些問題都可能在這個系列的影片裡被點名,包括當教會出現低出席率,領袖之間就互相討拍,怪疫情或怪年輕人太懶,卻不檢討自己的教會到底有什麼需要改進。這就是屬靈同溫層常見的症狀。
問題3. 屬靈象牙塔
再來,關於「屬靈象牙塔」這個詞。說實話,我一開始也不清楚象牙塔指的是什麼,後來去查維基百科才知道,象牙塔(la tour d’ivoire)原本是指一個神秘、與世隔絕的地方,利於個人追求精神需求或深奧的思想,後來就被用來形容那些脫離現實生活的理論圈子,或跟普通人距離很遠的高知識分子群體。當我看到這定義,真的覺得用來形容牧師的圈子非常貼切。有時候,身為牧師或教會領袖,因為我們在屬靈層面上常累積了比別人更多經驗和知識,所以在講道或跟一般信徒對話時,很容易就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。好比你請一個高等微積分教授去教國中生數學,並不是每個教授或牧師都懂得「因材施教」。如果久了都沒有調整,牧師或領袖的講道、推動的教會事工,也會跟普通信徒越來越對不上,導致弟兄姊妹覺得「講得好深,我越來越聽不懂。」
綜觀這三個問題,坦白說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——都不符合聖經裡面對「屬靈」的真正定義。究竟什麼叫「屬靈」?其實最根本的應該是看有沒有結出聖靈的果子。這裡我想鼓勵大家,也包括牧師們,注意以下三件事:
1.不要高舉那些表面上做很多、做得很好的「超屬靈」形象,應該要多為那些真正結出聖靈果子的人鼓掌。
2.刻意打破屬靈同溫層,提升自己跟普通基督徒、甚至非基督徒相處的時間比例。
3.不要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,要回到地面、回到第一線,跟弟兄姊妹多作直接、真誠的互動,多聆聽,多溝通。
最後,也請各位千萬記得,牧師其實也是人,沒有比較了不起,也沒有比較厲害。我們成為基督徒的重點,並不是要變成一個永遠不會犯錯的人,絕對不是說你當上牧師,就不能犯錯。其實根本不可能不犯錯。我認為真正的重點在於:當我們犯錯時,能不能彼此悔改、彼此道歉,一起成長、一起改變。
希望今天的分享沒有冒犯到太多人,如果真的冒犯到你,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;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,也可以留言罵我沒關係。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把它分享給你自己的牧師,跟他說:「感謝主,我們教會都沒出現這些恐怖的問題!」